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各地迅速落实会议要求。截至目前,31个省(区、市)均结合本地区实际,对主题教育进行了安排部署。(6月12日《人民日报》)
红色资源是中国革命时期留下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还有革命人物“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精神等,是无数先烈前赴后继、舍身忘我的见证,蕴藏着我们党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精神密码,凝固着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精神之基、精神之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在主题教育开展之前,习近平总书记还专程来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江西于都,并指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因为这是我们追梦路上努力奔跑的底气所依、优势所在,也是开展主题教育最鲜活的教材。
正因如此,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成为各地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如:6月3日,湖南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汝城县沙洲村拉开帷幕。这里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海南省的主题教育实施方案提出,传承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红色基因,要求组织党员干部到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等地开展体验教育。广西则强调深入挖掘百色起义、湘江战役等革命文化的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让党员干部荡涤心灵、砥砺精神,勇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遍布于全国各地的红色资源,是红色基因的“孕育地”“储存库”,每一处红色遗址,都能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思想情操;每一件红色文物,都能反映出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每一段红色文字,都能标注出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精神内涵,是我们精神的归宿、初心的原点,在这里,能够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的气场、一种滋养心灵、净化灵魂、提升境界的力量。
在主题教育中,各地把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作为重要内容,就是要从红色资源中找到初心、认清使命,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加以升华,使红色基因成为我们心灵的罗盘、情感的寄托,帮助党员干部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激活冲锋陷阵的勇气、改天换地的志气、决胜未来的底气,认清向哪个方向走,走哪条道路,是直行还是绕行,是急行还是缓行,不走弯路,不走错路,始终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
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地域不同,方法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创新,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更不能搞“一刀切”。要创新方式方法,把历史转化为课程、把史料转化为教材、把现场转化为课堂,使“看、听、思、悟、行”融为一体,构建出寓教于思、寓教于悟、寓教于行的新型主题教育模式,引导党员干部亲身感受、主动思考,多层次、全方位受到感染和冲击,初心不改,使命不渝,不畏浮云,击水中流,用无坚不摧的红色能量,书写俯仰无愧的新篇章、共产党人的新传奇。(南方网林伟)